首页

青云女王虐马眼

时间:2025-05-30 03:13:49 作者:AI能精准预测自然灾害吗?丨中新真探 浏览量:22027

  中新网宜昌3月27日电 题: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记者 郭晓莹

  又到放流季,一批子二代中华鲟将陆续踏上“回家”的旅程。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物种保护技术学科组组长杜合军博士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揭秘这些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如何“学习”适应自然环境。

  2023年9月至10月,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分三批次对成熟的中华鲟亲鱼进行繁殖,共繁殖中华鲟鱼苗120万尾,培育成放流规格苗有50余万尾,繁殖数量创40年来新高。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是中国首个因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而设立的珍稀鱼类科研机构,也是这些中华鲟宝宝的“产房”和“幼儿园”。如今,中华鲟幼鱼进入稳定成长期,科研人员每天喂食、清污、测量水质、检查鱼类活动情况和健康状态。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养殖车间。受访者供图

  这些被精心呵护的中华鲟能顺利适应自然水体吗?它们该如何应对不一样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

  首先是水环境。杜合军说,中华鲟研究所已将循环水养殖模式引入中华鲟早期苗种培育过程中,可更加精准地控制水质和水温。“暂养池的水取自长江,水质水温跟野外保持一致,就是在模拟中华鲟的野生环境,给它们留足‘适应期’。”

  中华鲟生于长江,长于大海。近年声呐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大规格个体放流中华鲟能够监测到进入海洋的比例已超过70%。这也表明,子二代中华鲟能够主动适应海水环境,与野生中华鲟具有同样的降河洄游特性。

中华鲟幼鱼进入稳定成长期。(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其次是饵料。中华鲟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偏肉食性鱼类,天然水体中的中华鲟,幼鱼期主要摄食营底栖生活的动物。杜合军说,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活饵存在供应稳定性以及病源携带风险,因此中华鲟幼鱼主要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我们在安全可控条件下,筛选出适合中华鲟的开口饵料,并探明了培育过程中的最佳投喂及渐进式转食策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华鲟仔鱼的存活率。”杜合军说,经过严格筛选的开口饵料具有良好适口性、促生长效果显著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华鲟仔鱼的饵料来源保障以及健康培育增加了新途径。然而,中华鲟吃天然动物饵料的习性并未因为转换为人工配合饵料而丢失,一旦遇到天然动物性饵料,它们不需要驯化就能自然适应去觅食。

杜合军观测中华鲟鱼卵生长发育情况。(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面对即将放流的中华鲟幼鱼,杜合军虽有不舍,但也充满期待。他说,人工繁殖及放流是鱼类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对野生资源形成持续补充。他希望多年后能看到中华鲟回到这片水域自然繁衍,让种群永远延续。(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青海省西宁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孔令栋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通过电信网络骗取老人钱财,数额较大,已构成诈骗罪,对其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同时,责令被告人退赔赃款。其余多名同案被告人均以诈骗罪处以相应刑罚。

湖人单场20记盖帽

而“科学家精神”主题护照印章签到活动及“标本零距离”活动,均为儿童观众量身打造。在博物馆这一知识的殿堂里,孩子们不仅能够近距离接触并认识珍贵的动植物标本,还能与科学家并肩,共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留下一段既充满乐趣又意义非凡的美好回忆。

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吴江浩在致辞中表示,大熊猫合作一直是中日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两国友好留下了一段段佳话。1972年中国大熊猫“康康”和“兰兰”首次踏上日本的土地,来到上野动物园生活,立即掀起一阵阵“熊猫热”,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之一。50多年来,憨态可掬的“黑白精灵”作为友好使者,增进了两国民心的相知相通。

这群大学生潜入湿地搞科研 能有多“野”

阿拉木图9月28日电 当地时间28日,哈通社转引“中亚+”网站消息显示,在中亚五国首都里,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房租价格最高。

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收官 台湾作品获麒麟评委会大奖

其中,写意鼻祖、传奇画家梁楷的两幅画作——《疏柳寒鸦图》《秋芦飞鹜图》,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珍藏。此次展览是两幅画作首次在同一场合相聚展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